央视网消息(记者 黄钰姣)“我负责我们国家的港口战略监管工作。对我而言,不能只做战略制定者,更需全面了解基层运营实际,所以此次研修班对我提升自身能力的意义重大。”在太平洋岛国及印度洋地区航运业务与海事管理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的开班之初,来自南非的西扎克莱・奎妮丝・马卡尼亚道出自己的学习期待。
8月6日至26日,由商务部主办,福建省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南南基地”)承办,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协办的“太平洋岛国及印度洋地区航运业务与海事管理研修班”,组织学员先后前往福州、浙江温岭、上海开展研修学习,感受中国海事领域的发展实践。

研修班学员赴马尾造船厂实地参观学习 黄钰姣 摄
经过为期21天的研修学习后,西扎克莱·奎妮丝·马卡尼亚认为自己收获满满。在结业典礼上,她分享自己的研修感悟道:“我亲眼见证了中国海事产业如何拥抱技术创新,令人深受震撼。所访港口的运营效率、智慧港口的工程奇迹以及人工智能在培训与研究项目中的整合应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创新背后所凝聚的专业知识,是最根本的财富。”
不止西扎克莱·奎妮丝·马卡尼亚。通过此次研修,该班学员们加深了对中国航海业的全面认知,提升了航运及海事管理能力。

结业典礼上,南南基地副主任曹禄祥(右一)、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党总支书记江文(左二)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庄媛媛 摄
整合多元化平台资源 实现互利共赢
能模拟大风浪、狭水道航行、桥区避碰、船舶进出港等航行过程的多种工况;精准复现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典型港口环境……在实操课上,研修班学员们通过大型航海操纵模拟器可实时模拟船舶靠泊码头场景,沉浸式体验船舶模拟操作。

实操课上,学员们在电子海图与信息显示系统设备上完成航线设计操作训练。张维嫄 摄
这类课程安排是让学员们满载而归的“核心秘诀”。对此,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副院长陈常晖表示,考虑到学员的技术基础与实操经验存在客观差异,本次研修班结合太平洋岛国及印度洋地区航运业发展实际,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研修形式,助力各位学员提升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
据了解,本期研修班的教学工作,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经验丰富的师资为班底,教师团队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中,针对性解决学员能力差异问题:在理论教学方面,设船员管理(STCW 公约)、人工智能航运应用、海事调查等课程,既帮助薄弱学员掌握通用标准,又供有经验学员拓展能力;在模拟操作环节,依托专业设备,让学员在近似真实的环境中开展实践演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研修班邀请航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 南南基地供图
南南基地副主任曹禄祥表示,研修班整合了多家企业、相关部门、专业院校的平台资源,并全部向学员开放,致力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航运水平和海事管理能力。
研修班将“一带一路”的设施联通和民心相通紧密结合起来,既让发展中国家获得“开船、管船、修船”的可持续能力,也让中国航运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入全球网络,实现互利共赢。

学员们赴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参观学习现代化机舱 南南基地供图
“中国在航海、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此外,中国还通过研修班这类形式,把技术和经验推广到了其他国家。”来自基里巴斯的学员简·艾里亚表示,目前,基里巴斯在航海领域的技术水平还不太理想,但基里巴斯在持续提升技术水平。此次研修学习中,他看到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希望未来能将相关技术整合到基里巴斯的航海领域的相关工作中。
提供“场景式”解决方案 促进产业合作
“锚定太平洋岛国和印度洋沿岸国家普遍面临船舶老化、维修能力弱、高级船员缺口大等痛点,研修班为发展中国家突破航海技术瓶颈提供了‘场景式’的解决方案。”曹禄祥说。

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福州航标基地的航标器材仓库,学员们了解航标灯器的发展历程及新型航标灯器的特点。黄钰姣 摄
研修班组织学员赴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鼎衡航运科技有限公司、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福州航标基地等地进行12次参观学习,内容覆盖船舶制造、航标管理、智慧港口等航海领域全链条,通过与行业精英面对面交流,深化了学员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研修班组织学员进行12次参观学习。图为学员们在浙江温岭参观学习的场景。南南基地供图
来自埃及的学员阿巴斯·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莫尼姆·阿巴斯表示,本次研修班与他参加过的其他研修班不同,除了传授理论知识,还增设了大量实操训练和实地参观学习课程。这不仅让他掌握了航运行业基层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模式,还让他深切感受到中国航运领域的科技实力。
阿巴斯·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莫尼姆·阿巴斯从事汽车行业,在埃及开展业务期间他发现,几乎每天都有货物从中国不同港口运抵当地。此次研修班的学习经历,让他感到未来和中国在业务上深化合作、拓宽规模是个绝佳机会。
作为加强太平洋岛国、印度洋地区与中国科技合作及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研修班不仅为航运技术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产业合作搭建了重要舞台。
据曹禄祥介绍,目前,来自萨摩亚和埃及的学员分别与浙江天时造船有限公司、浙江鱼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业务联系,初步达成贸易合作意向。
据悉,学员返程归国后,南南基地还将持续与学员保持常态化联络,通过专家答疑、线上研讨等多元化途径,为其提供解决方案与优化思路,解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南南基地还将及时共享前沿行业动态,协助学员对接优质合作企业,进一步强化设备供给层面的支持力度,推动项目落地。